解读《使至塞上》的创作背景
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,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《使至塞上古诗》。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当时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以西大败吐蕃军队,唐玄宗龙颜大悦,派遣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慰问将士。
王维此行从长安出发,沿黄河西行,最终抵达河西节度使的治所凉州(今甘肃武威)。诗中”使至塞上”的”塞上”指的就是当时的西北边塞地区。有趣的是,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地点,学术界有两种见解:一种认为是王维在出塞途中所作;另一种则认为是在抵达凉州后回忆旅途经历时写下的。
《使至塞上古诗》的意象解析
这首诗充满了生动的边塞意象。”单车欲问边”中的”单车”并非真指一辆车,而是形容王维轻车简从的情形;”属国过居延”的”属国”则有多重含义,既指依附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,也指王维自己的使者身份。”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”则巧妙运用了”征蓬”和”归雁”两个意象,既描绘了边塞风光,又暗含诗人的漂泊之感。
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”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这两句。关于”孤烟直”的解释历来有争议:有人认为是大漠中的烽火狼烟;也有人认为是戈壁特有的旋风现象。王维用”直”字形容烟雾,看似违背常理,却创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,这正是古人所说的”无理而妙”。
诗中体现的艺术成就
《使至塞上古诗》充分展现了王维”诗中有画”的艺术特色。”大漠”与”孤烟”形成横纵对比,”长河”与”落日”构成远近呼应,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壮阔的边塞画卷。难怪《红楼梦’里面香菱读到此诗时感叹:”想来烟怎样直?日天然是圆的。这’直’字似无理,’圆’字似太俗。合上书一想,倒像是见了这景的。”
王维不仅是诗人,还是出色的画家,他善于将绘画的构图技巧融入诗歌创作。苏轼评价他”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小编认为‘使至塞上古诗’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。诗中既有”大漠孤烟直”的雄浑壮美,又有”长河落日圆”的温润柔情,刚柔相济,意境深远。
小编归纳一下:穿越千年的边塞情怀
一千多年过去了,《使至塞上古诗》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唐代边塞的苍茫壮阔。王维用他独特的艺术视角,将一次普通的公务出行升华为永恒的艺术经典。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,更展现了盛唐气象,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瑰宝。
下次当你看到落日余晖或大漠风光时,不妨吟诵这首《使至塞上古诗》,体会王维笔下那份穿越时空的边塞情怀。

